厦门蔡氏漆线雕
国家级非遗,产生于明末,到清康熙年间,漆线雕艺术走向成熟,更因其少而高贵,在闽南一带多为达官巨贾和大寺大庙珍藏,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几百年来,历经蔡氏十三代传人,千锤百炼,不断精进。更是频频作为国宾礼品飘洋过海,为国争光载誉。
漆线雕乃纯属手工制作,主要材料取之于天然植物,其技法均为秘传。其流程有条、盘、缠、堆、雕、镂、刻等数十道工序,汇聚手工艺人的聪明才智,在器物上盘绕出花、草、鸟、兽等各种浮雕图案,并不断推陈出新。其表面贴以纯度为99%以上的24K金泊,确保光泽如初、永不褪色。
漆线雕荟萃中国三大传统工艺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之古雅、福州脱胎漆之神韵和北京景泰蓝之华彩,堪称艺苑奇葩、国中一绝。其作品色泽鲜丽、造型典雅、风格庄重,件件近乎绝版专制。被誉为“中国艺宝”
漆线雕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
漆线雕用陈年的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过反复舂打成柔软,有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称为“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原料就地取材,工序繁难。
三百年前漆线雕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早期被称为“漆线妆佛”,即用“漆线”的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蔡氏作坊原名“西竺轩”,现在有姓名可考的可上溯到第八代蔡善养,年代约在清嘉庆年间,著名艺人蔡文沛(1911——1975)为第十一代传人,将作坊迁至厦门。文沛先生首次将漆线雕用以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徒,将家门绝技公开于世。文沛之子水况先生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为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作品《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作为工艺美术的经典之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1972年他还将许多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成为现代漆线雕生产的主流产品,获得了极大的效益。漆线雕的“漆线”工艺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边,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线条美的表现上的进化。其精细之处毫厘必现,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虽以线条的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可以说“手工”体现了漆线雕的最大的工艺价值,也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漆线雕的灵魂。漆线雕完整地保留闽南民间艺术特色,它所表现的五彩杂陈,金银交错的典型美凸显中华民族特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