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 “道光通宝”收藏价值是有的,但是价钱不高,保存完好的也就20-30元,一般的2-3元就买到了。宝苏道光雕母钱直径28毫米,厚2.1毫米,重6.7克,三角头“通”版,以同版流通子钱测重比较,此钱铜质精良细密,色泽金黄,其包浆熟旧自然,开门见山。面背外缘内郭,穿口内外郭及钱文笔画间均呈斜坡状刀痕(雕痕)清晰可辨,地张肉面高凸,为苏铸制钱之典型特征。其字口峻深如斩,笔画问给人一刀到位的感觉,面背地张肉面见不到母钱在浇铸成型后留下的沙眼气孔。用放大镜细看,特别是面背外缘内郭,斜削的刀痕极深,清晰可见,边轮呈微凸起的鱼脊背形状。 雕母,即翻铸母钱的钱模,也称祖钱。按照加工方法的不同,有木、牙、锡、铜等材质。木、牙雕母主要是作为钱样,供皇帝选审之用;铜、锡雕母的功能是用于翻铸母钱,锡质雕母则多用于直接铸钱,罕见品!
按大清制,各省均可铸造行用钱,朝廷的户部(今财政部)对各省铸钱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铸造前,必须将钱样呈送户部审定,待批准后,方能铸造。因此,各省在确定样钱上很是下功夫。一是让当时有名气的书法家书写钱文,二是选用精炼过的上等铜料做材料,三是找技术高超的工匠按钱文在铜料上雕刻打磨成样钱。才能呈送朝廷。因此这种样钱只能有一枚,也称祖钱,属珍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