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二十八宿系列之东方苍龙大铜章
正面:上部为苍龙图案,其造型主要参考北海九龙壁的龙纹设计;下部为东方七宿,并阴刻道教中的东方七宿星君;中心突出的圆形饰以蟾蜍图案,象征月亮;外圈文字出自《尚书•尧典》,为:“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说的是利用四组星象来确定季节的方法,其中的“鸟、火、虚、昴”即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心宿、虚宿和昴宿。
铜章背面中心为太极图案,其外侧的第一圈为四象(图案取材于汉代四象瓦当)和八卦图形。这种设计是依据《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第二圈为十二辰,第三圈为十二次,第四圈为二十八宿的宿名。
东方苍龙大铜章设计说明
四象二十八宿是中国星座和天区划分体系的基础,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人为观测月亮、太阳以及行星在星空中的运动,选择了星空中黄道和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座,作为观测时的参考坐标,称为二十八宿。由于月亮在恒星背景上每27.3天运行一周,古人取了个整数“28”,这样月亮差不多每天经过一宿。二十八宿按上古春分初昏时的方位分为东、北、西、南四组,每组七宿,分别是: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每组又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对应关系为: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龟蛇),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四色是与五行说相对应的,而五种动物形象则源于先民的图腾崇拜,华夏地区最早有四个民族:东夷、西羌、南蛮、北狄,他们分别以龙、鸟、虎和龟蛇为自己的图腾。
唐初五行家袁天罡把二十八宿与二十八种动物捏合在一起,并为每宿配上日、月、金、木、水、火、土等不同的属性。
东方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不难看出二十八宿中金、日、火属性的动物即为我们所熟悉的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