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鲁丹叶
直径:120X75mm、黄铜上色
发行数量:2000枚
正图:意大利杰出画家拉斐尔作品---《西斯廷圣母》图及主题文字
背图:西斯廷教堂内景,局部彩色印制图
铸造: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市场参考价:???元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祭坛画,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里的。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西斯廷教堂在意大利的罗马城中,属梵蒂冈所有;梵蒂冈是个宗教国家。西斯廷教堂建于1473年,是以教皇西斯托四世名字命名的。教堂的建筑非常简单,是个长方形--43X13X26米,用于举行重要的宗教仪式。现在,红衣主教们在这里选举新的教宗--例如教皇保罗二世去世后,他们在这里的一个封闭房间里投票选出现在的本笃十六世教宗。[1]教堂的外表很简单朴素,里面真是无处不珍贵--壁画顶画,每幅画都是珍品,无论大小,所以说标志是什么还真挺难说的。一是教堂内有一座精致的、横贯大理石框式屏风,把教堂隔成两部分,这在其他的教堂里是没有的;二是教堂的圆顶--圆穹,是米开朗基罗所画,分几个部分,《区分光明与黑暗》等等。
西斯廷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其教堂内的天顶画,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西斯廷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关于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庭教堂壁画,有着一段辛酸的历史过程,这里介绍一下它的梗概。1503年,教皇朱理二世取得圣彼得王位后,便想把整个意大利归在他的教权统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冈,兴修圣彼得大教堂,装饰豪华的罗马宫廷,便请来了建筑家布拉曼特。5年后,教皇为纪念其叔父西克斯特四世,请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尔后又把米开朗基罗召来罗马,让他停下正在进行的陵墓雕塑工程,要他涂掉教堂内的旧壁画,为其重绘天顶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据瓦萨里说,布拉曼特与米开朗基罗存有芥蒂,因妒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任务,布拉曼特乃说服教皇,使其就范,迫使他放弃雕塑)。
米开朗基罗建议让布拉曼特帮助制作绘画脚手架。布拉曼特设计了一个悬挂式吊架,在屋顶上凿了好些窟窿。米开朗基罗气愤地问他画到有窟窿处如何办,后者无言答对。米开朗基罗就禀告教皇,撤掉他的吊架,并羞辱了这位建筑家,要求另请帮手。天顶全部画稿完成后,他决定让助手来完成一部分绘制任务。但这些助手一开始就令米开朗基罗不满,于是再度抹掉已画上的部分,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全部天顶画。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米开朗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