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张斌、王峻松、陈彦文
直径:60mm、紫铜上色
发行数量:2000套
正图:中国清代王时敏《山水图》、王鉴《溪云初起图》、王原祁《仿高房山云山图》以及王翚《秋树昏鸦图》并镌有画作相应的名称
背图:由铁碗、榔头、凿子等手雕工具组合构成的主景造型图及主题文字
铸造: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市场参考价:
900元/套 “清四王”指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王时敏(1592—1680),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崇桢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
王时敏是娄东派的创始人。他是“清四王”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为“四王”之首,是领袖式的人物。年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等书画大家往来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字画,朝夕临摹潜心研讨,遍摹宋、元名迹。传世作品有《山水册》、《仿宋元六家册》、《长白山图卷》、《落木寒泉图》、《仙山楼阁图》、《杜甫诗意》、《夏山图》、《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等。
2001年他的《隶书》被上海敬华拍至50.6万元;同年,南京举办的“艺兰斋”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曾有一件他的《富春江山居图》,受到了众多买家的追捧,最后以59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王氏作品的新高。2005年他的《苍严遇雨》在上海中天以165万元成交;同年,他与吴历合作的《夏山图》在中贸圣佳以880万元拍出。目前,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十分少见,偶有亮相,价格已处于高价位。
王原祁(1642-1715),〔清〕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
王鉴,字明卿,真定安平人,性耿介。父王瑁为吴县尹。娶同郡李氏为妻,资装甚盛,鉴悉归还。王鉴受学于虞集,善写唐代的近体诗。游历京师,大臣荐其才行,授侍仪司舍人,王鉴推辞道:“吾虽不敏,安能为人所役?”即宵遁。后中意于吴中风土,遂隐居焉,足迹不出户者二十年。家贫,无儋石之储。然而如果不他的财物,则分毫不取。张士诚每见过他,劝以忠义。张士诚退谓人曰:“明卿高尚士也。”
王鉴1598年生,1677年逝世,太仓(今属江苏)人。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园照,号湘碧、染香庵主。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他曾任明末廉州太守,所以也有“王廉州”之称。从小遍临五代、宋、无名家墨迹,传统功力深厚。入清后不仕,以书画自娱。他工画山水,受董其昌影响。著有《明卿集》。
王翚(huī)(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被称为清初画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
作品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常熟博物馆藏)等传世。著有《清晖画跋》。
王翚出身书香世家,祖上五代擅画,在家庭薰陶下,他自幼喜爱绘画。他是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悉心临摹历代名作,遂熟谙诸家技法。平素与知友恽寿平切磋画艺。画艺益精,在四王中他的技法较为全面。他专工山水人物。早年作品笔法精湛,秀丽明快,中斯布局有序,生机盎然,晚年则以简率苍劲的手法创作了不少精品。如圣祖玄烨曾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巨构,并赐书“山水清晖”四字,声誉益著。王翚的传世墨迹有《断崖云气图》、《仿王蒙秋山草堂图》、《霜柯远岫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