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5885阅读
  • 3回复

扬州双博馆“镇馆之宝”梅瓶的前世今生

级别: 少将
发帖
6647
铜币
2933
威望
3482
贡献值
463
银元
935
金币
28

[size=;font-size:13.5000pt,13.5000pt]扬州双博馆“镇馆之宝”梅瓶的前世今生[size=;font-size:13.5000pt,13.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简称“双博馆”[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位于扬州文昌西路[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416[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号,新城西区,明月湖的西侧。双博馆的前身是扬州博物馆,其藏品以两汉、明清文物著称,现馆藏文物[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3[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万余件。[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2003[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8[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将扬州广陵书社收藏的[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30[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万古书版片与扬州博物馆合二而一,成为“扬州双博馆”。[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在二楼有一个国宝馆,不要以为在这个[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300[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展出多少宝贝,它是专为双博馆“镇馆之宝”梅瓶准备的,只有它一件展品,在中国的博物馆界绝无仅有。由此可见其不同凡响的身价。梅瓶是宋朝出现的一种小口、短颈、丰肩[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开始的时候作为盛器,后来因为口沿极小,刚好为插梅枝所用,被称作为“梅瓶”。梅瓶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所产梅瓶最为精湛。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造型端庄隽秀,是梅瓶中的极品。
[size=; font-size: 10.5pt,10.5pt]正象许多国宝一样,双博馆收藏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它原流落民间,在扬州市下属原江都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传承了不知多少代。据那户人家的后人介绍,这瓶到底有什么来历他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长辈们日日扫尘、每每擦拭、精心呵护,平时也从不示人。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size=; font-size: 10.5pt,10.5pt][font=&quot]1976[size=; font-size: 10.5pt,10.5pt]年,这户人家的儿子害怕地震和经济的原因,瞒着母亲将家传三代的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币的价钱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当时是一位姓兰的店员接待的,本来持宝人打算要卖三十块钱的.姓兰的只给十六块钱,后者说不卖,太少了。最后老兰给了十八元钱,说这个数字好,终以十八元成交,验证户口薄并且写了收条付钱结束交易。这十八元拿回家后就买了点米、肉等,当天就花光了。后来卖宝人回家后告诉其母亲,说把家里传了三代的花瓶卖了,母亲说了一句话“讨债鬼,那时候(过去)人家出过十八担米都没有卖,你啊……”。后来,扬州文物商店并没有把它当宝,认为是雍正瓷,而摆设在文物商店的橱窗里。直到后来,被北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一位专家看到了,才引起高度重视,最后被博物馆以三千元买入馆藏。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再后来,有一天,巧事多了,扬州博物馆的馆长和人在卖者开的小饭店吃饭,他有一朋友认识馆长,就告诉馆长:“你们博物馆里的梅瓶就是他家以前卖出去的。”馆长菜都不要他炒了,喊他坐下来,交谈后和当年的事实相符。都对上号了,确认无疑了,告诉当年卖的人说:“你破财了,要是你当年不卖的话,现在拿出来,给我们鉴定了再卖的话,你就要送我们每人一辆小汽车”。卖者无语。记者采访他时,他很无奈的说:“我不怪文物商店的老兰,他也不知道这东西这么贵重,没得办法唉”。他说为这事哭都哭过的,也不能怪人家,那时没钱啊。扬州双博馆建好后,他去看过,后来又把家人带去看过,并介绍说:“这个花瓶以前是我们家的,现在是国宝了”。现在这个当年卖梅瓶的师傅仍旧过着清贫的生活,开着一个小吃店,每天早上下面条招呼客人。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在扬曾调侃,愿出[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3[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亿来买它!这只梅瓶现在真是价值连城,目前估价[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4.5[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亿元,非这样的国宝厅是容不下它的。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六百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由这段经历,我还想起来前一阵子看央视《百家讲坛》的《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的一个故事。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一个“公家”的收旧货的店里,一对青年为了结婚来卖一个成化斗彩大盘子(成化斗彩大多都是小器,大器几乎没有,所以珍贵),以当时的市价卖了[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80[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元,还价[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100[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元,公家收旧货的都没有同意,最终以[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80[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元成交。当时马未都恨不能自己掏[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100[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元买下来。马未都评价,不就是结婚吗?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给卖了,这个盘子如果留到现在,够一个连的人结婚用![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我说这两个故事,并没有要批评这两件宝物的原持有人是“败家子儿”的意思。只是觉得再困难,也不应该把先人留下的东西卖掉,毕竟它还保留有精神上的挂牵。[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话说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目前仅存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北京颐和园,可惜有残损;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龙首处釉面缺陷明显,两瓶高度均只有[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33cm[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左右。唯扬州双博馆的这件保存最完好、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1992[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为扬州双博馆“镇馆之宝”。[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国宝馆墙上关于仅存的三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介绍[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国宝馆整个色调为低暗的灰蓝色,更显空旷、安静。中央一束金色的光晕集中在展厅中,加上周围几束射灯的照射,观众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视线一定会投射在展厅中央的宝贝上面。[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该梅瓶属于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高[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43.5cm[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口径[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5.5cm[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最大腹径[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25.3cm[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底径[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font='Times New Roman']14cm[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梅瓶造型端庄隽秀,小口颈细而短,肩部丰满,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底足外撇。胎体厚重坚硬,造型挺拔高大,具有元代瓷器粗犷豪放的风格。瓶身刻画一条游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白龙环绕瓶身一周,龙首上仰,颈部细长,长鬣飘拂,双角微微后翘,龙眼突起,张口吐舌,露出利齿,上、下颚唇边卷翘,四肢长而粗壮,呈大步行进状,伸出的四肢,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锋利。巨龙周边的空间以四朵飘动的火焰形云纹,衬托出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之中的大气磅礴之势。从整体上看,主体纹饰白龙和火焰宝珠与辅助纹饰四朵火焰形云相映成趣。云龙、宝珠施白釉,坯体的其他部位均施蓝釉,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好似威武、雄壮、悍猛的巨龙叱咤于万里蓝天之中,以蓝釉点缀的眼珠,在白釉的衬托下,尤显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装饰效果极佳,线条流畅、色泽淡雅、诗意盎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镇窑高超制瓷水准的代表性精品。[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
[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从四面欣赏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size=;font-size:10.5000pt,10.5000pt]真是一副神龙出水、御云而行的壮美景象,带给人们以优雅明净的审美享受。还是那句老话,看见它,不禁让人钦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无比的创造力

封杰。收货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530号西部枢纽办公区一楼保安处。联系电话:13511757865
级别: 少将
发帖
6647
铜币
2933
威望
3482
贡献值
463
银元
935
金币
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6-21
正象许多国宝一样,双博馆收藏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它原流落民间,在扬州市下属原江都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传承了不知多少代。据那户人家的后人介绍,这瓶到底有什么来历他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长辈们日日扫尘、每每擦拭、精心呵护,平时也从不示人。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害怕地震和经济的原因,瞒着母亲将家传三代的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币的价钱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当时是一位姓兰的店员接待的,本来持宝人打算要卖三十块钱的.姓兰的只给十六块钱,后者说不卖,太少了。最后老兰给了十八元钱,说这个数字好,终以十八元成交,验证户口薄并且写了收条付钱结束交易。这十八元拿回家后就买了点米、肉等,当天就花光了。后来卖宝人回家后告诉其母亲,说把家里传了三代的花瓶卖了,母亲说了一句话“讨债鬼,那时候(过去)人家出过十八担米都没有卖,你啊……”。后来,扬州文物商店并没有把它当宝,认为是雍正瓷,而摆设在文物商店的橱窗里。直到后来,被北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一位专家看到了,才引起高度重视,最后被博物馆以三千元买入馆藏。
再后来,有一天,巧事多了,扬州博物馆的馆长和人在卖者开的小饭店吃饭,他有一朋友认识馆长,就告诉馆长:“你们博物馆里的梅瓶就是他家以前卖出去的。”馆长菜都不要他炒了,喊他坐下来,交谈后和当年的事实相符。都对上号了,确认无疑了,告诉当年卖的人说:“你破财了,要是你当年不卖的话,现在拿出来,给我们鉴定了再卖的话,你就要送我们每人一辆小汽车”。卖者无语。记者采访他时,他很无奈的说:“我不怪文物商店的老兰,他也不知道这东西这么贵重,没得办法唉”。他说为这事哭都哭过的,也不能怪人家,那时没钱啊。扬州双博馆建好后,他去看过,后来又把家人带去看过,并介绍说:“这个花瓶以前是我们家的,现在是国宝了”。现在这个当年卖梅瓶的师傅仍旧过着清贫的生活,开着一个小吃店,每天早上下面条招呼客人。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在扬曾调侃,愿出3亿来买它!这只梅瓶现在真是价值连城,目前估价4.5亿元,非这样的国宝厅是容不下它的。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六百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由这段经历,我还想起来前一阵子看央视《百家讲坛》的《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的一个故事。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一个“公家”的收旧货的店里,一对青年为了结婚来卖一个成化斗彩大盘子(成化斗彩大多都是小器,大器几乎没有,所以珍贵),以当时的市价卖了80元,还价100元,公家收旧货的都没有同意,最终以80元成交。当时马未都恨不能自己掏100元买下来。马未都评价,不就是结婚吗?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给卖了,这个盘子如果留到现在,够一个连的人结婚用!
我说这两个故事,并没有要批评这两件宝物的原持有人是“败家子儿”的意思。只是觉得再困难,也不应该把先人留下的东西卖掉,毕竟它还保留有精神上的挂牵。
话说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目前仅存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北京颐和园,可惜有残损;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龙首处釉面缺陷明显,两瓶高度均只有33cm左右。唯扬州双博馆的这件保存最完好、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为扬州双博馆“镇馆之宝”。
封杰。收货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530号西部枢纽办公区一楼保安处。联系电话:13511757865
级别: 少将
发帖
6647
铜币
2933
威望
3482
贡献值
463
银元
935
金币
2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6-21
扬州双博馆“镇馆之宝”梅瓶
封杰。收货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530号西部枢纽办公区一楼保安处。联系电话:13511757865
级别: 中校
发帖
412
铜币
366
威望
191
贡献值
9
银元
0
金币
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6-21
的确,即使再困难,也不应该为18块钱卖掉祖传的东西,哪怕这东西并非宝贝。当年18块钱也不是什么大钱啊。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