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Ascars”工作室、林峰
直径:80mm、黄紫铜上色
发行数量:366枚(黄紫铜各115枚、黄紫宽边样章各40枚、银章36枚;镍白铜刻金奖字样章20枚)
正图:青铜大盂鼎和铭文图、银章艺术研讨会会徽及主题文字
背图:胶片叠章图及主题文字
铸造:上海银泉纪念章有限公司
市场参考价:
480元 中国首届大银章精品展暨全国首届银章艺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5月19日--20日在上海豫园“多宝古玩城”举行!
主办单位: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
承办单位: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银章艺术研究会
协办单位:
上海多宝古玩城
上海银泉纪念章有限公司
上海申庆印务有限公司
祝贺单位:
上海市钱币学会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大铜章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收藏协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
无锡市钱币研究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收藏家协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
杭州市收藏家协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
青岛市收藏家协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
廊坊市收藏家协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
康泉阁大铜章艺术交流中心网
中华大铜章俱乐部(集币在线)
中国金币收藏网
金谷大铜章艺术交流中心网
艺术章牌交流中心
上海造币厂申泉工贸总公司(待定)
上海新世纪纪念章有限公司
上海亚银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万章工艺品有限公司
上海百拓纪念章有限公司
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
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
上海将军书画收藏院
上海军谊书画院
《上海收藏》报
香港《大中华》杂志
会议内容:
1. 精品展:集中展示我国各阶段所出品的直径六公分以上的精品纯银质纪念章( 俗
称“大银章” )
2. 研讨会:邀请收藏界著名钱币收藏家、大铜章收藏家、大银章收藏家一起探讨我国
大银章的发展历史、艺术鉴赏及其投资价值
3.中国首届大银章精品展暨全国首届银章艺术研讨会纪念章首发仪式
4.《中国大银章图典》编撰委员会揭牌
展会时间:
1. 展览时间: 2012年5月19日——5月20日 ( 上午8:30时布展 )
2. 开幕式: 2012年5月19日下午3:00上海多宝古玩城底层
3. 展示地点: 上海多宝古玩城三楼展示大厅
4.研讨会: 2012年5月19日下午4:30分
5.会议地点: 香港名都广场4F丰收日大酒店(河南南路489号 近上海豫园)
开幕式程序:
1 . 主持人、组委会副主任、银章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李金标介绍来宾
2 . 组会组主任、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劲佟致欢迎词
3. 组会组副主任、无锡市钱币研究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主任殷国清致祝贺词
4 .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大铜章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邵永康致祝贺词
5 . 上海市收藏协会大铜章专业委员会主任顾贻达致祝贺词
6 . 组委会专家评审组组长任维钧致词
7 . 多宝古玩城总经理王承德致词
8. 上海市钱币学会副秘书长沈鸣嘀致词
9 . 中国首届大银章精品展暨全国首届银章艺术研讨会纪念章首发及赠送仪式
10.《中国大银章图典》编撰委员会”揭牌
11. 组委会副主任、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银章艺术研究会主任钮国强致答谢词
12. 精品展开幕剪彩仪式
13.研讨会
清朝道光时期的岐山首富宋金鉴把铜鼎买下,因为器形巨大,十分引人瞩目,鼎很快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占有,他把鼎转卖到北京的古董商人。宋金鉴在考中翰林后出价3000两白银又购得了宝鼎,在他去世后,后代以700两白银买给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袁深知左宗棠酷爱文玩,得宝鼎后不敢专美,旋即将大盂鼎献给上司以表孝心。左宗棠在发迹前曾为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理湘省全部军务。虽非显贵,也颇得春风。加之自视极高,恃才傲物。不免为人所阴嫉。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宗棠;且多方打点,上下疏通,左才获脱免。潘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此后,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虽然也时而有人觊觎此鼎,但必竟潘氏位高权重,足可保全大鼎无虞。至潘祖荫故,其弟潘祖年将大盂鼎连同其它珍玩一起,由水路从北京运回苏州老家。大鼎作为先人故物,睹物思人,弥显珍贵,堪为传家之宝,不轻示人。光绪之末,金石大家端方任两江总督。曾一度挖空心思,想据大盂鼎为己有。均为祖年所拒。但端方之欲始终为潘家所患。直至辛亥年,革命暴发,端方被杀。潘家和大鼎才真正逃过端方之难。
民国初年,曾有美籍人士专程来华找潘氏商谈求让大鼎,出价达数百两黄金之巨。但终为潘家所回绝。三十年代中叶,国民党当局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党国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以图无限期占有大鼎。然此拙劣伎俩为潘氏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
1937年日军侵华,苏州很快沦陷。国将不国,人命难保。此时,潘祖年已作古。潘家无当户之人,皆妇孺。英雄出少年,当此危难之时,潘祖荫的侄孙承厚、景郑等商定将大鼎及全部珍玩入土保全。经反复遴选,决定将宝物藏于二进院落的堂屋。这是一间久无人居的闲房,积尘很厚,不会引人注目。主意已定,潘家人苦干两天两夜才将全部宝物入藏地下。又将室内恢复成原样。整个过程除潘家人以外另有两个佣工和一个看门人参与其中,均被反复叮嘱要严守秘密。此后不久,潘氏全家即往上海避乱。潘宅一时竟成了日军搜查的重点。经过反复的搜查并挖地三尺均无所见,日军也只得作罢。日军占领期间,潘家的看门人曾几次盗掘了若干小件的珍藏,卖给洪姓古董商人。但大鼎过于沉重,无法搬动,得以幸免。
光阴荏苒,在历经十余年战乱之后,中国解放了。潘家后人见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认为只有这样的政府才可托付先人的珍藏。全家商议后,由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执笔,于1951年7月6日写信给华东文化部,希望将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献给国家。同时也希望将两件大鼎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7月26日,文管会派专员在潘家后人的陪同下赴苏州,大鼎得以重见天日。为表彰潘达于的献宝壮举,华东文化部于10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上海博物馆于1952年开馆,广大民众从此可以自由地欣赏曾经秘藏于深宅,不予示人的国之瑰宝的风采。至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上博以大盂鼎等125件馆藏珍品支援。从此大盂鼎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