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们开始第一次申奥。刚刚举办过亚运会的中国,迫切渴望展示自身形象、加强对外交往、融入国际社会。这也正如当时北京申奥口号所描述的“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1998年,我们开始第二次申奥。首次申奥失利使得这次申奥更加有的放矢,而中国国力的提升与北京城市的发展更是举世公认,至于一个民族期待百年的奥运梦,此时正是圆梦的最佳节点。
2002年,我们开始第三次申奥。在北京取得2008年夏奥会举办权半年后,“冰城”哈尔滨提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请。但综合条件的相对欠缺,使哈尔滨未能入选4个正式候选城市之列。
2008年,我们开始第四次申奥。借2005年获得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举办权的东风,哈尔滨选择申办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雪上设施的差距使得哈尔滨再次未能入围最后的“决赛”,但申奥的过程对冬季运动的拉动是不言而喻的。
2009年,我们开始第五次申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奥运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也让更多城市看到奥运盛会的综合效应。南京选择申办青奥会,谋求的是拉动城市建设与现代文明同步提升。
时至2013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顶级赛事纷至沓来成为常态。办赛实力的提升,往往与话语权提升相伴。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中国已从单纯的追随者成长为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其诉求也从“渴望被承认”逐步过渡到“自信展示风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奥委会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而2022年恰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间节点,藉此提振民族精神、展示中国风貌,可谓水到渠成、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