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证券时报网
阿富汗玉冒充的白玉籽料,合金打造的清代老银锭,你能认出来吗? (孔伟/摄)
“双十一”、“双十二”……为刺激人们的购物欲望,电商们煞费苦心地制造出一个接一个的“购物狂欢节”。而疯狂的背后,早已有人吞下了苦果:一不小心便成了“造节”浪潮下的“遭劫”者——
听得和田玉升值迅猛,某某某以前几百元买的白玉籽料现在价值已达6位数,谁谁谁当年花几十万囤的货,七八年后一转手便赚了过千万等等耳熟能详的坊间传闻,老苏也不免心痒。正好手头有几个闲钱,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去产地新疆不方便,去几个大的和田玉销售集散地北京、上海、苏州、南阳等也不顺趟,只好发挥自己网购老手的优势,在网店里淘宝。
很快,老苏便锁定了目标:150~180克一件的白玉籽料,玉质油润且都带有漂亮的黄皮不说,还是十分适手的把件料,更令人惊叹的是一点裂纹也没有!并且还不只一件,“库存”一栏里填写的是99。老板说,这些东西是好多好多年前收的,当时非常便宜,现在打算转出去,赚几个小钱,原先的标价是1万元,由于家里急需钱用,现一折急转,只需998元,还包邮,再加送一颗白玉平安扣。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老苏忙不迭地给自己挑了5件,还推荐给了几位同事,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东西并不感兴趣,只有一人“搭车”买了一件,老苏只能对不敢跟随自己发财的同事深表遗憾。
店老板确实不错,头天下单,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热切盼望中的把件料。一看东西还真不错,甚至比图片上还要白一点,握在手里也沉甸甸的,油润喜人。“搭车”的同事也很满意,说是一直挑不到送人的好礼物,这下问题解决了。
发现问题往往都很偶然:不经意间地轻轻一磕,心爱的把件就磕掉了一小块。不是说和田玉硬度不错,韧性更好,一般的磕碰最多也就碰出个小白点,不至于掉渣吗?老苏起了疑心,送到鉴定机构一检测,鉴定结果吓了他一跳:碳酸盐玉。工作人员还告诉他,碳酸盐玉是学名,俗称叫做阿富汗玉,实际上就是一种白而细腻的大理石。
花近5000块钱买了5块大理石?老苏蒙了。突然想到了“跟单”的同事,心里更是直晃荡:他不仅买了,还说要拿去送人,究竟送给什么人?是不是已经送出去了?要是对方知道东西不对,会产生什么影响?朋友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又会怎样看自己的推荐行为?……老苏觉得霎时间头大无比。
无独有偶,喜欢杂件收藏的朋友老张在网上看到一块银锭,上有“会镇祥发”字样。这种清代银锭当时在陕西颇负盛名,现在5两一锭的价值已经到了5000元之上。这家像杂货铺的网店什么东西都卖,老板的智商似乎也不高,所有商品的标价都比别人低不少,跟他聊天时也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不得要领。当时还没到双十一,老张问光棍节有没有活动,老板倒很干脆,说到时候所有货品一律6折,如果急着要,现在拍也按6折算。
标价1800元的银锭,6折不就省了720元?朋友连忙拍下、付款,收到的银锭也确实与图片上并无二致,老张十分满意。
一天,老张去鉴定一件玉器,顺便也想鉴定一下这块银锭。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是老熟人了,用仪器观察了一阵之后告诉他,这不是银锭,而是一种多金属的合金,看上去像银,实际上跟银基本没关系。
回到家,老张上网找到那家店铺,想跟老板说道说道,却发现已经被自己买下的、号称全店仅此一件的银锭又出现了,当然还是只有一件,标价也仍然是1800 元。再一查成交记录,乖乖,这几个月老板已经卖出去几十块这样的银锭了。这哪是什么仅此一件的稀有品种,分明是批量造假的玩意嘛!联想到店主的答非所问,老张这才明白:原来并非老板智商低,而是故意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给人以比较弱智的感觉,实际上人家这是在扮猪吃老虎呢!
相比之下,另一位玉友的网络购玉经历算是“最划算的遭劫”了:去年双十一期间耗费5万大洋以和田玉美皮籽料雕件购进的一件摆件,后来找行家一看,压根跟和田没有关系,而是产自俄罗斯的行内称为俄籽的料子雕刻而成的。所幸俄籽同样可以鉴定为和田玉,并且同样是籽料,加上近一年来好的俄料涨幅不菲,如今这件摆件的价值已与购进时的价格相去不远,勉强算是物有所值,只不过超前消费了一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