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正
一、 关于提高中国大铜章的设计、雕刻、工艺水平
设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吸收外国大铜章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以完善、充实中国大铜章的设计,在保持中国传统风格端庄、典雅、中庸的基础上,应尝试一些大手笔,充满现代气魄的设计(如法国大铜章“大姆指”、“辉煌新千年”)。设计师可经常推出一些习作型大铜章设计,供大家品评。要尝试椭圆形、随意形(图一)、长方形(图二)、花卉形和与设计主题相关的特定造型章的设计,重大题材可进行广泛的有奖征稿,集思广益。今后大铜章的文字设计,要多选用中国书法的正、草、隶、篆、行等书体,进行美化,英文字母也应灵动多变,浪漫求新。美术字、电脑字体四平八稳,缺乏个性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实用字体也可以用,但用多了也乏味,没有新意。设计师要把自己的艺术个性融入设计中,让人一眼就知晓是陈坚的,还是罗永辉的,徐云飞的,造币厂方可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大铜章设计中,人尽其才,择优选用。大铜章收藏组织可定期举办“我最喜最爱的中国大铜章”和“最受欢迎的大铜章设计师”的评选活动。
雕刻方面:印模的雕刻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铜章的工艺质量。设计师们要精益求精,严肃认真,力求表现对象的质感、金石感和浮雕艺术风格,要进一步着力于细小部位的深入刻划,印模的雕刻工艺要充分适应工艺制作的需要。过去,有些平庸的大铜章是和雕模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
工艺技术方面:严格说,我国大铜章的抛光、上色、压印质量和法国、前苏联等国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细小部位的压印清晰度不够,光洁度、上色的均匀度不够,黄铜、紫铜上色的色感还不够典雅、堂皇、古朴。要赶超世界大铜章先进工艺,就要努力借鉴外国工艺,严把生产环节,象金银币的制作那样一丝不苟,枚枚精品。大铜章不是越出越大越好,而是越做越精越好,大铜章边缘的处理目前还不够细致,多有划伤,黑色出现,影响了整体美,应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外包装盒的设计要更新传统的大而厚的观念,要坚固,小巧薄而精致,外色要避免用纯度高的大红大绿的原色,要使用古朴、端庄的中性偏冷灰的色调,盒内还可配发二张大铜章仿真彩色图版,为摆放欣赏,应配有机玻璃支架,随章的规格设计样式和大小。过去的硬质圆塑料盒易碎且容易硬对硬造成磨伤,倒不如软质塑料封来的方便。有条件时,造币厂可选用白铜、青铜试制大铜章。
二、 关于健全、发展大铜章市场
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大铜章的优势,要积极主动地发展更多的钱币爱好者了解、熟悉大铜章,热爱大并收藏、投资大铜章,积极和兄弟省、市、地区的同行交流,举办大铜章展览、展销,开展邮购藏品,向外地藏友提供市场信息,产品介绍,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知情权。要加大大铜章的开发力度,每年要有计划地多出,出好的大铜章,可以搞几种系列型的,如文物精品系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系列、古今文化名人系列、科学家系列等。为了使中、低收入者玩得起,养得起,应多出一些直径60mm左右,物美价廉的产品,发行量要有所控制。大铜章是普通收藏品,但近年来由于市场意识的变化,其价位逐渐“贵族化”,有些“精品”大铜章价位甚至超过了金银币的价格,几百元一枚,令人咋舌。虚高的价格,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成全了少数利欲熏心之徒的恶炒动机。长此下去,不利于大铜章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队伍的扩大,并挫伤一些人的收藏积极性。因此,要从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和为广大收藏者的整体利益考虑,降低大铜章的发行价格势在必行。《大铜章之友》应坚持办下去,要定期公布部分精品大铜章的市场价格。目前,外国大铜章的渠道不畅,如能通过官方或民间往来联系境外的钱币机构,钱币商在上海设立外国大铜章销售处,就能为藏友架起一座沟通世界大铜章的桥梁。
三、 关于“大铜章文化”
一种文化是一种事物在多年演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为社会所共识,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专业队伍。如钱币文化、饮食文化、敦煌文化等。大铜章要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且为时尚早。它的问世,发展不过百余年历史,只是一种工艺精湛的纪念章,在大部分中国人心里,大铜章还是个陌生的字眼,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远不如纪念币、古币、邮票的影响力大。本身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在学术研究方面,力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经典性、权威性的学术专著,和国际上的交流也很少。大铜章要想大踏步地发展,壮大,还有诸多因素的限制。提出“大铜章文化”这一概念的出发点是好的,积极的,具有前瞻性。大铜章只有不断稳步、健康地发展,不断开拓创新,深深植根于钱币文化的沃土中,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自立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