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浓浓话大佛》
——简评“乐山大佛”大铜章
维 依
2012.10.16
喜见《乐山大佛》大铜章在大铜章收藏者协会网站“新章亮相”栏目亮相了。这款大铜章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禅意,让人驻足流连,细细品味。
铜章正面,设计雕刻者采用写实和高浮雕手法将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依山凿成,临江危坐,通高71米的大佛与旁边“小小的”阶梯加以对比,较好地表现了乐山大佛的雄伟壮观。
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这尊大佛从内散发出来的肃穆威严、端庄恬静和静虑睿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禅”意。我被这种禅意所触动。
铜章的背面设计十分出彩。以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和九曲栈道为背景,在铜章中间主要位置用浮雕勾勒出“乐山大佛”头像轮廓。佛像轮廓内水天一色,山色空蒙。设计雕刻者借以近似虚幻缥缈,犹如海市蜃楼般的凌云山远景图为佛像的“发髻”,可谓设计奇巧,亦梦亦幻,巧夺天工。平静的水面上,雾色朦胧,海通禅师左手持钵,右手施礼,心念佛法,忽隐忽现,由远及近,穿云破雾,犹如仙人,踏水而来。一股空蒙灵动和浓浓的禅意扑面而来!看到此处,不禁拍案喝道,“好啊!很久没有见到如此好章了!”
什么是优质的大铜章?简单地说,在某些题材里,将静止的、无生命的铜变成了“有思想,有灵魂,会说话,会运动”的大铜章,就是好的大铜章。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铜章的艺术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此款大铜章美中不足有二。一是正面因为缺乏明显的与大佛对比的参照物而减弱了大佛的“大”的气势,不足以充分表现“雄伟壮观”之相。如果设计成在大佛的脚下,有一群人,或站立,或行走,或跪下,面向大佛顶礼膜拜的情景,人是那么的渺小,还不及大佛的脚趾高,再采取稍微仰视角度,即可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敬仰大佛,参拜佛像的情景,又可“活跃”画面气氛,于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雄伟壮观之势定会显露无遗。二是正面“乐山大佛”四个字笔力不够遒劲,笔画过于纤细,与原题字作品有点出入,且其中“山”字下端因岩石断裂层使得“山”字变得似是而非了。我要特别强调,此章优点远远胜于不足。瑕不掩瑜。
图片:图片9.jpg
图片:图片10.jpg
附:
其实,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
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悟道前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无碍,何等超然。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如日月,超然平淡,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现实社会,奢侈浮华。不少人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这个能解决生命问题,提高生命境界的禅学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
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能,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
禅不是佛教专有的,禅是人人本具的,禅心如宝藏,要好好开发。求法,就是要开发我们内在的智慧。用禅心去体会人生。
禅如画,可以美化环境;如盐,可以促进食欲;如花,让人欣赏;如胭脂,让人亮丽。
禅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禅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如天上的白云,让您漂流四方。古德参禅,重在明心见性,而不在意是否成佛,因为,心外的知识并不重要,内心的悟道不能没有。
禅不仅仅限于打坐而已,随时随地的举手投足、担柴运水、饮食睡眠,都充满禅机。禅是无所不在的。
禅是扬弃既定的“定式”观念,在违逆的人情中,见至情至性的奇峰。禅师们往往以“无理”对待有理,以“无情”对待有情,来显示他高妙的智能与深沉蕴藉的慈悲。
禅不是离开生活,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生活中表现出自然平常之心。禅是一种欢喜自在,同样吃饭睡觉,有禅没有禅,味道就是不一样。禅不是向外寻求的,“本无形适可寻求,云树苍苍烟霞深”,要找也找不到。
三界唯心,梦法唯识,我们自己的生命真谛,要在自己方寸之间寻求。一个禅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里,是离不开劳作的,如同鱼离不开水,树少不了土,生活劳作是禅者的道粮,很多禅师都是在弯腰劈砍、直身挑担之间开悟的。要工作,要务实,要体验,磨心志,“刮骨髓”才叫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