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一个周末的下午,在苏州文化城一家工艺店内,看到四件生动质朴的黄杨木人物雕件,一时兴起,就一并买下了。这四件作品可分为两个单元:一个单元由《理发》,《补鞋》,《烘山芋》组成,属于民国题材:另一个单元是独件《老工人读书》,属于“文革”题材。作品充满了时代的烙印与特征,颇有一番往日的情调。
《理发》,《补鞋》,《烘山芋》代表了苏南民国时期市井民巷的生活风貌,反映了流散在街头,小巷的服务行业的特点。春节前夕是服务业一年中的高峰期,尤其是理发,洗澡行业生意兴隆,按传统习俗,人们在节前理个发,洗个澡,除旧迎新,图个吉利。普通家庭子女较多的,过节穿不起新衣服,新鞋子,就打上几个补丁,也算是更新换代了。《老工人读书》是描写了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浪潮中的文革题材。《毛选》是全国人们随时必带的“宝书”,这个作品反映了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这位老工人在工余时,利用抽烟的片刻,捧读“红宝书”情景,非常形象生动。回忆旧时风物,让后辈了解特定时期的一些生活场景,也算是“忆苦思甜”吧。
黄杨木,因其色泽悦目,结构坚韧,文理细密,属最能刻画人物形态的材料之一。明清时间,黄杨木雕已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之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几年前买了一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创作的《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一书。贺老把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百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让老人看了有回味,让小孩看了有新奇感。我想如果能把这本《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里的连环画,用黄杨木雕的制作工艺,以一个行业一个故事的形式,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应该会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