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8878阅读
  • 49回复

[咨询]关于成吉思汗大铜章销售价格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3-05-16
章还未手,喜欢这一题材。也来贴一些关于成吉思汗的文字资料助助兴:成吉思汗和鹰的故事: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中上一位着名的君王和勇士。传说,有一次成吉思汗骑马去森林里狩猎,很多朋友陪伴着他,仆人带着猎狗跟在后面。森林里回荡着猎手们的呼喊声和吹笑声,他们希望满载而归。
  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那鹰是被为训练用来打猎的,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飞向天空,环顾四周,寻找猎物。如果它碰到一只鹿或一只兔子,就会像箭一样冲下来。成吉思汗和猎手们骑着马在林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但他们没有打到原来想象的那么多猎物。中午的时候,他们走散了。估计其他人都按原路走了,成吉思汗选择了一条近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穿行。那只宠鹰已不在他的手腕上,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
  当时天气很热,成吉思汗感到口渴得厉害,他多希望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水解解渴,可是炎热的天气已经把所有的山间小溪烤干了。 他终于看到有水从岩石边滴下,上面应该有一个泉眼。在潮湿的季节里,这里总有一条急流倾泻而下,可现在只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
  他高兴极了,从猎袋里拿出一只小杯子,去接那慢慢滴下的水。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接满一杯水。他把杯子送到嘴边,准备一饮而尽。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成吉思汗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
  这只鹰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
  成吉思汗捡起杯子,又去接那水滴。这次他没有等多长时间,只接了半杯,就把杯子举到嘴边。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成吉思汗可是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喊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他又接了一杯水,“喂,我说老鹰啊,这可是最后一次了。”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中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
  “这就是你的下场。”成吉思汗说。
  但当他寻找杯子时,发现杯子掉到两块岩石当中,够不着了。“无论如何,我要喝点泉水。”他自言自语地说。
  说完,他开始沿陡峭的石壁爬上去,寻找水源。他爬得很费劲,爬得越高,口渴得就越厉害。
  他终于爬到了岩石顶,那里确实有一池水,可是有一个什么东西躺在池子里,几乎占满了整个池子。原来是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他自言自语:“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3-05-16
蒙古族的鹰图腾:

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若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成一件神衣,头上插上了羽毛做的神冠,让她邀游天界,把她培养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世界上最早的'渥都根'(udugan)",这是解释蒙古女巫来源的神话。而男萨满的最早化身也与鹰有血缘关系。原苏联杭加罗夫《文集》便记载了这样的传说:"世界开初,人间没有病,也没有死。过了不久,恶鬼向人间洒下病和死,人们开始受苦。这时,众神就派鹰从天上来到人间相助。但是,这特意派下来的鹰好不容易降到地上,地上的人们既听不懂它的话,又无法弄清它来到人间到底是为什么?不得已,鹰便在众神脚下飞舞起来返回天上。于是,众神便命令鹰说:到地上以后向最早遇到的人传授萨满的本领。这样,鹰再次来到人间,一眼就看到一棵树下睡着一个女人,鹰便和这个女人相交,使她怀孕。此时,这女人正处在暂时和丈夫分别的时期,待她重新回到丈夫那里,到足月时生了一个男孩,这就是人间最早的萨满。
  上述二资料前者出处不祥;后者是属于布里亚特的萨满神话传说,从欧洲人的旅行记中可以看到这种普遍流传的类似神话。鹰鹫这种猛禽猎鸟,早在原始狩猎时代就受到人们的钦慕崇敬,它那高超的飞翔技术、凶猛异常的擒拿扑击本领以及傲然挺立的威武雄姿,使人觉得神奇而叹赏。虽然它对人类并不构成威胁,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面前,狩猎先民幻想有鹰一样的本事,那是极其自然的。由于狩猎业的发展,狩猎民驯养鹰作为自己的助手,鹰鹞更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依靠。所以,腾飞的鹰鹞和奔驰的驯鹿堪称为狩猎民的左右膀。狩猎民由神秘钦羡到依赖友好相处,从而与鹰鹫建立了极其亲密的关系,这便是鹰为何成为不少民族普遍信奉的大神的原因。从世界各民族对禽鸟的崇拜来看,鹰占有很大比重。我国北方各民族也是这样,比如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都有神鹰崇拜。特别是东北地区,凡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鹰神话传说以及对鹰的各种禁忌和仪礼。
  由于萨满是由神鹰孕化而来的,所以鹰便成了萨满始祖灵的象征物。萨满神帽上除了安装鹿角饰品作为法力标志外,那铜制的飞鸟就是神鹰的标志。布里亚特人把鹰推崇为萨满的保护神,他们常常在颂词中吟诵"神鹰可罕父亲,凤凰哈敦母亲。"这样的诗句,以表现他们非凡的出身和来历。可见鹰是萨满神圣家族中独具特色的圣鸟,也是北方狩猎民和游牧民英武吉祥的象征。《蒙古秘史》第63节记载了也速该为儿子帖木真向德薛禅家求婚时,德薛禅说他夜里梦见白海青(caYansongqor)抓着太阳和月亮飞来落在他手臂上,认为这是好兆 头,是你们乞牙惕人的"守护神"(sulder)前来指教的。这里的白海青就是鹰。"su1der"即"sulde" (苏勒德),作"精神"、"元气"、"象征"、"标记"解。那么白海青自然是成吉思汗所属乞颜部的祖灵神,他们曾以鹰作为自己的图腾祖先,亦有其历史依据。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3-05-16
引用
引用第28楼关山月于2013-05-16 16:32发表的  :

最是那睥睨天下之眼神,无人能比!


这是一眼过目就能入心的章,最遗憾的是错过唐总的随心随性一跟楼“中章”之小雅玩,隔了几个钟才看到,黄花菜早已到别人桌上了。
级别: 大校
发帖
1497
铜币
200
威望
1131
贡献值
106
银元
5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3-05-16
金戈,铁马,射大雕,背面应该是大雕吧,[雕和鹰是一科得,雕体型大点,脚上有毛,鹰没有,反正不管是鹰和雕我都喜欢],此章把一代天骄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3-05-16
34楼观察仔细,但是鹰还是雕,要请教韩老师了。我章还为入手,到手还需考证。 谢谢提醒!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3-05-16
据称下面照片拍摄的马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御林军的坐骑的后代,快要绝种:
  
最后的铁蹄马
  本报记者 周欣宇
  策划:绿镜-内蒙古牧民借高利贷保护铁蹄马
  宝音达来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他也相信,自己正在全力保护的铁蹄马,正是13世纪帮助成吉思汗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战马的后代。
  这个49岁的蒙古族牧民,有着黑红色的圆脸和敦实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羞涩的表情和憨憨的笑容。只有当他跨上自己那匹乌黑的骏马,挥起马鞭,在扬起的沙尘中呼啸着奔跑起来,才会显现出蒙古族汉子特有的英武之气。
  “咋也得把这个种留下。现在不留,就绝了。这个事急呀!”宝音达来拍着大腿说,“铁蹄马要是真绝了,离所有蒙古马从草原消失那天就不远了!”
  蒙古马改变了世界,世界却抛弃了它
  宝音达来的蒙古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山下的贡格尔草原上。他家所在的牧场类型,蒙语称之为“杭盖”,有起伏的山,稀疏的树,平缓的河流,茂密的草原,有千百年来与牧人作伴的牛羊和马匹。
  2010年年末的一天,一群马正在山坡上安静地吃草。不久前的大雪还没有完全消融。覆盖在枯黄草地上的白雪,被马蹄踩出了一个个深窝。
  这些马,是宝音达来和他的老伙计、62岁的阿拉腾,借高利贷买来的。据他们掌握的情况,这种铁蹄马,目前只剩下最后的100多匹。
  铁蹄马矮小粗壮却耐力十足,与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鄂尔多斯乌审马并称为内蒙古四大名马。这种马是宝音达来当马倌的父亲一辈子心心念念的宝贝。“它蹄子小而坚硬,不易裂缝,爬坡下梁不纵不跳,在乱石遍布的崎岖山路上也如履平地。”宝音达来介绍,在内蒙古,铁蹄马是唯一不需挂掌即可上路的快马。
  据记载,1950年,铁蹄马在当年118华里的那达慕大会上,58分钟就跑到了终点。当地有民谚:“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克什克腾旗志》里记录了铁蹄马参加比赛的情景:“马身一纵,颈一伸,四蹄甩开飞也似的向前追去。乍看如闪电,再瞧似旋风,后蹄起的山石有碗大,在半空飞舞,看的人都惊呆了。同呼:真是铁蹄般!”
  当地人相信,铁蹄马有着高贵的血统。从很小的时候,宝音达来就从父辈口中得知,铁蹄马原本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领他的蒙古铁骑横跨欧亚大陆,铁蹄马超强的耐力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宝音达来说着,脸色因为激动显得格外红润。
  关于成吉思汗的战马如何在这里生根,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妥欢帖木儿被朱元璋军队逼得不断北退,一直退到宝音达来的家乡——克什克腾。军马中的一小部分流落民间,躲进地势险峻的山区,也就是现在的克什克腾百岔地区。铁蹄马因此得以在当地繁衍。
  然而这种名马如今却走到了灭绝的边缘,这让宝音达来心痛极了。“蒙古马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果再眼看着其中最珍贵的铁蹄马从草原上消失,我对不起祖宗啊!”宝音达来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个两代马倌的后代,6岁学习骑马,从此再没离开马背。从祖辈代代相传的记忆中,他了解到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年代和人马相依的过去。那让宝音达来神往不已。
  他身边的现实却是,马似乎正在悄悄退出牧人的生活。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离不开马,草原上再也见不到万马奔腾的情景,反倒是摩托车、汽车一天天多了起来。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的数据,似乎可以佐证宝音达来的观察。1975年,内蒙古的马匹数量为239万。到了200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91.4万,2010年则急剧下降到不足50万。而在这近50万匹马中,真正的纯种蒙古马只有不到10万匹。
  “在13世纪,蒙古马好比今天的波音747,速度和效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交通工具。”作为牧民的儿子,芒来30多年来一直从事蒙古马研究。他还是内蒙古马业协会的秘书长。
  “蒙古马改变了世界,世界却抛弃了它。”芒来感叹。
  我会一直保护你,不管是谁,都不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
  宝音达来心中,马是最亲密的朋友,是可以用生命相托的兄弟。
  在马背上长大的宝音达来,深谙与马沟通的门道:蒙古马对主人极其温顺,能以味道和声音辨别主人。当陌生人接近时,它会发出恐吓的声音;一旦听见主人的吆喝,又会立刻安静下来。马随其主,性格暴躁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急躁;反之,性格温和的人驯养的马,脾气也温顺。
  “当它们吃草时突然停下来,转动耳朵,意味着危险出现在不远处。如果它们不断地打哈欠,则说明第二天是个好天气。”宝音达来嘿嘿笑着,像说起心爱的儿女一样,露出满足的神色。
  尤其令宝音达来不能忘怀的是,马甚至救过他的命。他还记得,那是1985年一个冬日的晚上,圆圆的满月挂在天上。
  那天,宝音达来牧着马群走了很远。到了晚上,他又困又累,躺在雪窝里睡着了。睡梦中,他隐约觉得自己的坐骑用前蹄轻轻踢他。宝音达来迷迷糊糊地睁眼看了看,似乎一切正常,于是再次进入梦乡。刚合眼,那匹马又用蹄子踢他。凭借从小养马的经验,他觉得肯定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赶忙起身查看,发现居然有一只狼蹲在几米外!
  “这匹马救了我的命,是我的恩人。”宝音达来眼眶有些湿润,“从此我不再骑它,养它到死。”
  在宝音达来心中,马不仅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还曾是祖父和父亲全部荣耀和自信的来源。在祖父的时代,牧马人是草原上最令男人骄傲的职业,最高贵、最勇敢的牧民才干得了。而祖父就是牧马人。最多时,他替全嘎查(村的人放养着1000多匹马。那时,马群在四五十万亩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
  宝音达来的父亲巴拉吉尔16岁就接过父亲手中的套马杆,当上马倌,从此一辈子再没离开马。1966年,宝音达来4岁时的一天,他家所在大队的一片草场着火,队上的300多匹马正好在火场内。当时在大队当马倌的父亲被紧急叫到现场。面对熊熊的火势,巴拉吉尔骑着自己的马顶风蹿过火墙。其他马紧随其后飞奔而出。最终,马匹只是被烧掉了些鬃毛和尾毛,未遭损失。巴拉吉尔因此成了全嘎查的英雄。
  因为感念这匹马的功劳,巴拉吉尔不再让这匹马干活,还一直善待它的每一个后代。2001年巴拉吉尔去世后,宝音达来延续着这个任务。他觉得,看着父亲坐骑的后代,就像父亲还在身边。他常常抚摸着马喃喃自语:“我会一直保护你,一直保护你的子子孙孙。不管是谁,都不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
  把马留住,让它们在草原上驰骋,在宝音达来看来,是对自己家族的承诺,是一件值得拼了性命去做的大事。
  其实他不是不知道,原本天马行空的蒙古马,早就失去了自由驰骋的空间。上世纪80年代末,草原实行草畜双承包以后,到处拉起了网围栏,辽阔的草原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棋盘”。在有限的范围内,千百只牲畜日复一日地在圈定的一片草场上觅食,导致草原迅速退化,逼迫牧民不得不忍痛割爱,把相依为命的大批马匹驱向死亡。
  不仅如此,在宝音达来所在的嘎查,原本广阔的草原正被越来越多的农田、人工林、保护区、旅游区和各式各样的矿场所蚕食。现在,剩下来能供牧民放牧的地方已所剩无几。
  他家附近的白音敖包山上,长着植物界的活化石——沙地云杉林。对敖包山下的牧民来说,这片林地自古就是他们的冬牧场。但是,现在这片林地已被划为林场和保护区,马群进去是要挨罚的。
  也是从8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禁止牧民养山羊。到2003、2004年间,像内蒙古其他草原一样,克什克腾的山羊基本灭绝了。不久后,政府再次要求禁养骆驼。而近3年来,“砍”马成了新的政策。
  “马的生活空间一次又一次被挤压。”宝音达来回忆,“达里苏木(乡又给牧民发了几次马匹禁牧的通知,有些人顶不住压力,就把马处理掉了。”
  而那些坚持养马的人,则要面临苏木草原站的罚款。3年里,宝音达来总共被罚了一万多元。据说,还有被罚得更多的。
  “随着汽车、摩托车进入草原,马的数量已经以极快的速度在减少。如今再加上政策的压力,也许不久以后,马就要从草原上消失了。”怎么把蒙古马,尤其是铁蹄马留住,成了每次见面时,宝音达来和阿拉腾必谈的话题。从父亲一辈开始,他们两家人就一起放马。
  “草原已经没有了山羊,没有了骆驼,如果再没有了马,我不知道这草原还算不算草原?”坐在自家的蒙古包里,宝音达来慢慢喝上一口奶茶说,“草原与五畜,和放牧的人,一向是一体的,缺少了任何一个,草原的文化,草原的生态,草原的精神,都会出问题。”
  如果没有马,蒙古族男人就像没了腿、灵魂和尊严
  尽管已经担心了几年,宝音达来和阿拉腾一直没采取什么动作。而真正让他们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的,是当地政府2009年下发的一纸通知。在这份通知上,克什克腾旗政府要求各苏木,坚持马匹全年舍饲圈养的原则,并要求不具备舍饲条件的牧民,在2010年11月15日前将马匹全部出栏。
  在宝音达来和其他牧民的观念中,马是生性自由、甚至半野生的动物,根本不可能被关起来。
  “马通常只吃新鲜的草尖,而且不同季节吃不同的草,往往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哪个牧民能圈养得了?”阿拉腾露出不屑的神情,“所谓的圈养,就是让马从草原上消失。”
  阿拉腾驯养的赛马,曾经多次在那达慕上获奖,因此他在当地被称作“敖亚齐”,也就是在驯马和相马方面具有特殊本领的人。宝音达来也承认,阿拉腾比自己更懂马。
  他们知道,是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了。老哥俩儿合计,最多到2011年,克什克腾旗所有的地方,都将严格执行限制养马的政策,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铁蹄马。
  如今,纯种铁蹄马只剩下100多匹,集中在克什克腾百岔地区。百岔属于农区,一家只养一两匹马。为了过上安稳的生活,当地人可能很快就把马全部处理掉。
  “再不行动,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铁蹄马了!”宝音达来和阿拉腾担心,本已濒临灭绝的铁蹄马将一夜间从草原消失。
  他们决定尽快赶到百岔,买回几十匹马,形成一个马群,让铁蹄马的种群在庇护下延续。
  成年铁蹄马的价格和普通马相当,每匹大约4000元。宝音达来每年放牧的收入大约4万多元,日常花销之外,还要供一个孩子上高中和一个孩子上大学,没有什么富余。阿拉腾已经62岁了,是3个孙子的爷爷,手头也不宽裕。
  但在这两个牧民看来,保护铁蹄马,是命里注定的事,不管有没有条件和能力。
  宝音达来至今记得父亲讲的一个故事:巴拉吉尔13岁那年,骑马去亲戚家的路上,碰上几个穿日本军装的人。他们嘴里说着八格丫路,不由分说,过来就抢走了他的马。巴拉吉尔哭着跑回家,向母亲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母亲赶忙托人四处寻找,几天后,终于在离家几百公里的地方找到了那匹马。
  “只是,它已经奄奄一息了。”说起这段从父亲口中得知的往事,这个魁梧的蒙古族汉子突然抽泣起来,“日本人骑它骑到再也走不动了,才把它扔在了路上。”
  宝音达来解释,蒙古人相信人与马之间奇特的联系,父亲当时还是少年,所以祖母无论如何也要为他把马找回来,否则可能让这个少年“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在全家的悉心照顾下,那匹失而复得的马最终活了过来,并且又活了十几年。直到老死后,它的头被主人割下来,按照习俗供奉在离家不远处一个地势较高的山坡上。
  “如果没有马,蒙古族男人就像没了腿、灵魂和尊严。”宝音达来这样总结马对于蒙古族男人的意义。
  他和阿拉腾决定豁出去了——借高利贷买马。他们借了6万元,预定的借期是3个月。如果到期还不上,有两个办法:一是放贷的人来抓牛羊去抵债;二是延长贷期,但利息翻倍,此前的利息则算成本金。
  怀揣着借来的6万元,去年8月初,宝音达来和阿拉腾跑到离家100多公里的百岔沟,挨家挨户寻找铁蹄马。
  几天后,两辆租来的大卡车,跋涉了一天一夜,终于将16匹铁蹄马运到了阿拉腾家的草场上。一打开挡车板,这些远道而来的纯种马,立即鬃毛抖擞,嘶叫着,箭一般冲向草原。
  16匹马中,有两匹是今年刚刚出生的小马驹。宝音达来说,收了它们的妈妈,就得把马驹也收过来,否则离开母马的照料,两个小家伙可能会早早夭折。
  “尽管依靠16匹马延续一个品种并不现实,但这是当时我们两个能力的极限了。”宝音达来憨憨地笑着,好像并不为高利贷的事发愁。
  他们想好了,哪怕把自家的牛、羊都卖掉,也要留住这些已在草原上生活了千百年的铁蹄马。
  如果没人响应,这次那达慕就作为为蒙古马送行的挽歌
  在这之前,面对马在草原上日渐减少的现状,宝音达来和阿拉腾早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2009年夏天,他们决定把养马的牧民联合起来,一起想办法。
  他们打算在当地成立一个“马文化协会”。不过对于有多少人响应,两人心中并没有底。
  “以前哪个牧民家也缺不了马,马是草原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可现在,连牧人们都开始觉得马没啥用处了,除了参加那达慕赛马。”宝音达来说,在他所在的嘎查,如今养马的牧民还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即便他本人,两年前也买了一辆摩托车。如果在天气好的日子出门办事,他便会选择骑摩托车。
  当年8月,宝音达来和阿拉腾商量,马文化协会面向两人各自所在的嘎查招募会员,“如果能吸引到十几、二十几个人就算成功”。
  没想到,消息一传出去,仅仅几天的功夫,居然有240多个牧民报名加入协会。这些人,总共养了3000多匹马,几乎遍及整个克什克腾旗的每个嘎查。
  报名的踊跃程度令老哥俩儿喜出望外。为了庆祝马文化协会的成立,也为了增进会员间的了解,他们决定组织一次那达慕大会。
  活动原定一天结束。然而牧民的反应再次令他们始料未及。当天一大早,远近的牧民骑着马,赶着羊,一波又一波地向活动地点涌来。宝音达来记得,每个牧民脸上都挂着笑容,比过年还高兴。
  宝音达来和阿拉腾赶忙召集熟识的会员,从各自家里拿出帐篷、桌椅和餐具,一趟接一趟地运送到活动现场。
  最终,活动整整持续了3天,还有人觉得不尽兴。宝音达来估算,大约有6000多人参加了活动,光是参加各种比赛的马就有300匹,成了克什克腾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那达慕。
  “我们扎了100多顶帐篷,宰了几十只羊招待客人。”说起当时的盛况,宝音达来的声音还有些激动。
  这次活动所需的物品和费用,大多靠会员自愿提供。有人从家里挑出一匹好马,作为赛马比赛第一名的奖品。为了招待客人,有人主动宰了自家的几只羊。作为主办者,宝音达来和阿拉腾各自花了1万多元。
  这笔钱主要用来制作发给会员的纪念品。那是一个屏风形状的木质纪念牌,上面刻着两匹白色的骏马,绿色的草原和蔚蓝的天空。图案的背面,分别用蒙古文和汉文写着:“生于成吉思汗十万骏马群中的两匹黄膘骁骏颇受圣主的宠爱,已成为全体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
  宝音达来回忆,在决定举办这次那达慕之初,他心中原本有着深深的悲伤。“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没什么人响应,这次那达慕就作为为蒙古马送行的挽歌。”看着在山坡上吃草的铁蹄马,宝音达来的声音有些哽咽。
  可是,在那3天中,牧民们对马的不舍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没有蒙古马呀!”
  “是什么使蒙古马让牧民们如此地魂牵梦绕?时代的车轮真的要把蒙古马从马背民族身边带走,让他们视为生命的蒙古马在自己的手中消失?”一个当时在克什克腾旅游、恰巧参加了这次那达慕的北京女孩,在日记中这样记录下自己的困惑和思考。
  没有马的草原,是没有灵魂的草原
  宝音达来和阿拉腾逐渐意识到,他们要对抗的,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走向衰落的命运,更是草原上传统生活方式的失落。而他们要保护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物种,而是草原文化的灵魂。
  宝音达来的家,位于沙地云杉林附近一字排开的3个蒙古包中间。左边的蒙古包属于他的叔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贺西格陶克陶。这位世界知名的蒙古学者,从1961年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后离开草原,在北京已经生活了50年。但他至今保留着每年夏天回草原住上一段时间的习惯。他还有一匹心爱的紫红色骏马,养在宝音达来的马群里。
  而宝音达来右边的蒙古包,住着他的弟弟宝音巴特尔一家。由于刚刚在附近盖了砖房,宝音巴特尔就要搬离蒙古包了。
  如今,草原上曾经随处可见的蒙古包,已变得少之又少。据宝音达来估计,今年冬天,整个克旗只剩下20多个蒙古包,绝大多数牧民已陆续搬进了定居房。
  倔强的宝音达来却选择了坚守。“蒙古人把马驹、马奶桶放在蒙古包里的西首;马鞍朝北;套马杆放在蒙古包的西侧,而且中段一定要朝向蒙古包。”这些祖辈传下来的规矩,让他觉得住在蒙古包是自己唯一的选择。
  对宝音达来的姑父、62岁的乌力击而言,保护蒙古马也是他的唯一选择。 这位老政协委员是克什克腾旗有名的劳动模范和致富能手。2002年,因为旗里推行山羊禁牧政策,老爷子为给其他牧民做表率,一下子把自家养的2000多只山羊全卖了。
  “尽管当时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但为了保护草原,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位有着深灰色眼珠的老牧民说,“但山羊和马在牧民心中的分量完全不同,如果连马都不养,那还叫蒙古族吗?”
  在他的观念中,马与蒙古人的兴旺、发达联系在一起。在蒙古文化中,马是五畜中的吉祥物,是被供拜的东西,像神一样。如果马消失了,蒙古文化也就没有了。
  在乌力击看来,喜欢马是蒙古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就像汉族人,即使没地,也要在砖缝里种几棵小葱”。他现在养着几十匹马,几乎不卖,只在数量太多实在养不过来时才不得不卖掉几匹。
  “草原文化成就了马文化,而蒙古马文化又支撑着草原文化的生命力。”乌力击一字一顿地说。在他的理解中,马是草原人记忆深处的文明使者,是草原文化中的精灵。蒙古人爱马如命,因为蒙古人生长在马背上,蒙古民族就该和马荣辱与共。
  “蒙古马的性格和行为影响着蒙古人对人和世界的看法,换句话说就是蒙古马影响着蒙古文化。”宝音达来若有所思地点头附和道。
  他举例说,蒙古人马多的时候,不数自己有多少匹马,而是数有多少“儿马子”(种公马。牧民们认为,儿马子是值得信赖的,只要儿马子没少,马群里一匹马也不会少。
  父亲给他讲过一个故事:有个牧民发现儿马子连续几天回来时都一身大汗,就跟着马群一探究竟。结果发现儿马子在山上和老虎打架,虎爪总是拍到儿马子的马鬃,然后缠在里面。老虎一掌拍过去,儿马子就有点歪,虎爪收回来,儿马子就被拉回来。这个牧民以为马鬃碍事,晚上把马鬃打掉了。第二天,儿马子又去跟老虎打架,没想到老虎一掌拍过来,就把儿马子拍到山沟里。原来正是马鬃保护了儿马子,让老虎拍不到他的要害。
  宝音达来说,牧民每年春天都要打马鬃,却从不打儿马子的。但并非每个牧民都知道这个故事,有的牧民认为不给儿马子打马鬃的原因是,打马鬃时要把儿马子按住,这样会灭它的威风,对儿马子不利。
  “有能力的人也有个性、做男人要顶天立地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儿女、不灭英雄的威风,这些马群中的规则,潜移默化在蒙古人的价值观当中。”他说。
  答案在风中飘
  一个偶然的机会,宝音达来和阿拉腾借高利贷保护铁蹄马的事,被北京两个环保组织知道了,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一些关心草原的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宝音达来拿到了16000元捐款和44000元借款,还上了当初借的6万元高利贷。
  但宝音达来一点也没感觉到轻松。他知道,马需要成群才能繁殖,又有防止近亲交配的天性,至少需要三十几匹马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马群。而当时,他们只有16匹铁蹄马,从种群繁衍的角度远远不够。
  老哥俩儿商量后,一咬牙又借了3万元高利贷。这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再添几匹母马,并找到一匹满意的儿马子。
  去年9月底,贡格尔草原最繁重的秋季打草工作已近尾声。阿拉腾和宝音达来约好,再次一起出门买马。两人租了一辆大卡车,在克什克腾旗南部的芝瑞、乌兰布统一带转悠了一整天,又拉回7匹铁蹄马。
  老哥俩儿合计着,这23匹马每年可以繁殖几匹小马,等数量增加,慢慢拆分成几个马群,或许能够满足健康繁殖的需要。
  11月初,马文化协会的200多个牧民联名给克什克腾旗政府写信,请求“收回将马匹全部出栏的成命”。芒来教授把这封信转发给了自治区有关领导。
  不知是这封信的作用,还是因为贡格尔草原连降大雪导致公路不通,时间到了,查马的人却没有来。
  12月中旬,宝音达来接到芒来的好消息:内蒙古马业协会已经请示自治区领导,不久就要下达保护铁蹄马的政府文件。
  尽管一直没看到芒来教授所说的政府文件,今年1月15日,宝音达来等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他们“代表克什克腾旗和达里苏木政府”,前来询问“养马是不是有困难”。宝音达来猜测,芒来所说的文件可能已经成真。
  现在,宝音达来每天都笼罩在复杂的情绪中:如果政府真的下达文件,铁蹄马或许能够被暂时保护下来。但是,除了保住少量的名马活标本,曾经辉煌的蒙古马,明天又在何处?
  他时常回忆起那场盛大的那达慕结束时的情景:比赛后,马和骑手们渐渐散去,草原恢复了原有的宁静,远处却又似乎还回荡着蒙古马急促的马蹄声和雄浑的嘶鸣,这声音挟裹在风中,飘散而去。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3-05-16
成吉思汗军队的武器:

13世纪蒙古军队犹如一股旋风横扫八方,势不可挡。这些除了蒙古人的英勇善战外,还应归功于成吉思汗所建立的新军,配备了新的装备,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引进了优秀的人才,使他的军队建成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新型军种。成吉思汗将他的军队分成4个万户,设95个千户。蒙古军按任务又区分为:战列部队,后勤部队和警戒部队。战列部队的任务是在第一线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后勤部队主要由妇女组成,任务是保障后勤的供应;警戒部队,主要是保障随军畜群的安全和管理。当蒙古军出征时,有各种语言翻译的译员,还有医师,有管理道路的各种专门人员,以及办事员和军需补给人员。在军队后方,有专人放牧,有木工修造畜栏和驿站。除此之外,军队中还有骑兵,步兵,炮兵,弩兵,通讯兵,工匠等。
  1,炮兵。蒙古骑兵习惯于在广阔的战场上横冲直撞,当他们进入中原,遇到城高且坚的城墙时往往束手无策。公元1211年,蒙金战争爆发后,为了攻城需要,成立了炮兵。1220年,蒙古军队进攻华拉子摩时,窝阔台被任命为炮兵最高指挥官,创建了炮兵团。蒙古军还配备了石弹投石机,上百人拉的大弩炮,火焰喷射器等先进的武器装备。
  2,工兵。成吉思汗在中国作战初期,他的骑兵常常在高大的城墙面前表现不知所措。成吉思汗下令让各地俘虏来的工匠赶紧想办法,造出攻城器械。这些工兵不久就造出许多攻城的器械,象火炮,攻城车,云梯,挖壕沟,挖地道等,这些机械或方法使蒙古军成功的拿下一座座城池。
  3,通讯兵。成吉思汗最早组建了日行数百里的“箭速传骑”的快速联络通讯兵,在大军作战的前线到成吉思汗的大本营,整个路上便设驿站,保证通讯联络准确及时,并派兵保护,使其畅通无阻。通讯兵的设立,使消息迅速上传下达,使指挥者能及时掌握战场局势动态,有利于指挥战斗。
  4,水军。蒙古军队向来久居草原,进入汉地作战,开始遇到江河湖泊,军队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乎,成吉思汗下令收编投降水军,令工匠造舟楫,以备不测。公元1220年,张荣在随成吉思汗西征途中,1个月内造船百艏,帮助蒙军渡过了漠兰河。
  5,弩兵。蒙古军队作战时,往往在敌军厮杀前用箭伤人,杀人,当人马被箭杀伤很多时,他们才与敌人进行战斗。弩兵的威力与骑兵一样可怕,往往是攻城阻击敌军而不伤军马的有力杀手
  6,骑兵。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主要由骑兵组成,他们是蒙古军队的中坚力量河军队核心。且“鞑人生长在马鞍间,人自习战。”成吉思汗根据这个特点,组织了一支不加专门训练就有坚强战斗力的优秀骑兵队伍。当时,蒙古军队的强大,除了成吉思汗的优越战术外,还在于蒙古军队配备了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蒙古军初期,曾把生产工具化为作战武器,他们狩猎放牧用的弓箭投镖套绳等一律应用于战场上。蒙古的作战武器装备奇特而完备,近战武器有投镖,长枪,矛,弯刀等;远战武器有弓,箭,弩等。后来,成吉思汗进入中原和东亚之后,眼界大开,积极吸收各国先进的文化技术,尤其是兵器制造技术。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军队确实不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曾征服欧洲的一代天骄蒙古军事家成吉思汗在其成事初期的跃马征战中使用的也是枪兵器,谓之为苏鲁锭长枪。至于更早隋唐时期的西蜀赵王李元霸锤震天下,那也许是因为当时的罗家枪枪法不精或使枪英雄尚未转世的过?三国故事里的骁勇战将吕布,战马之上挥方天画戟亦令天下武夫汗颜。枪矛实属冷兵器之王。
枪矛的特点是兵器本身比较长,战斗部极为尖利,无刃,重量较轻,马上格斗时极易改变击杀方向令对手防不胜防,也就是俗话说的枪矛很贼。
那么纵横捭阖大智大勇的一代天骄政治军事家成吉思汗使用枪矛作战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他也一定会熟练使用弯刀接敌近战。其兵器谓之苏鲁锭长枪,是缘于铁木真出生之时手里握有一块状似矛头两头尖尖的胎血,古人迷信,所以好战的蒙古贵族就向外界宣传铁木真是长生天赋予蒙古民族的英雄,后来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力度从信仰和精神领域做了充分的准备,以至于后来成吉思汗的契丹大谋士耶律楚材令俄罗斯工匠按此胎血图案打造了图腾标志物并取名“苏鲁锭”,苏鲁锭代表着战神,战旗,至高无上的国度图腾和成吉思汗,是蒙古部族的图腾守护神。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3-05-16
成吉思汗后裔多达1600万 嫡孙中有美国白人!

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个美国嫡孙,而且还是个白人,你相信吗?昔日叱咤欧亚的枭雄,他的后世子孙怎么会在美国找到,而且从外表上看完全没有必然联系。一个雄浑威武,一个温文尔雅;一个能骑善射,一个不会骑马;一个儿女成群,一个膝下无子。将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个人联系到一起的只有一个词——DNA基因。这种看不见的
  物质,悄悄让漫长的历史,甚至生命获得如电影般重放的可能,让人们得以逆溯历史



的长河,在生命形成的最初认祖归宗。
  昔日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成吉思汗究竟留下了多少后人?这一问题在被牛津大学人类基因研究所破解。这家研究所2003年开展的一项基因测试显示,全世界有近1600万人,大约占8%的亚洲人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延续了一条完整顺畅的父系遗传链。
  生理指标高度吻合
  英国《泰晤士报》30日报道,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名美国人的基因显示,他与成吉思汗有直接亲缘关系。他是亚洲之外,血缘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第一人。
  在与成吉思汗的基因图谱进行的对比测试显示,鲁宾逊的9项生理指标中有8项与其吻合,仅有一项发生在800年前的生理变异指标显示出了不同结果。而鲁宾逊的家谱则显示,正是在那段时间,他的曾曾祖父约翰•鲁宾逊从英国移居到美国伊利诺伊州,把成吉思汗的染色体带到了美国。鲁宾逊透露,目前他已接到蒙古驻美大使馆的酒会邀请,同时也正考虑到蒙古一游,看看老祖宗的帝国发源地。
  Y染色体的秘密
  鲁宾逊的基因测试结果是牛津大学人类基因研究所的布赖恩•赛克斯教授发布的。他创办了一家“牛津后裔”研究公司,专为人们完善家谱、查找祖先提供帮助。其中,他实施的这项“成吉思汗后裔”基因测试的费用是195英镑(约合350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和成吉思汗有没有血缘关系,花上195英镑就知道了。
  赛克斯的实验方法是提取Y染色体样本进行对比实验。在DNA检测中,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特征的一组数据信息。Y染色体由父亲单传给儿子,再由儿子传给孙子,以此类推,就像姓氏一样代代相传了下去。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分享了同一个姓氏的男性很有可能在过去某个时间与同一个祖先有继承关系,因此在他们的Y染色体里也有相同的DNA数据信息。不过由于染色体呈线状,其数据信息可能会在代代相传中随着环境而稍有改变。
  这种基因变异的累积实验,可以检测出不同的人是否拥有共同的祖先。2003年,赛克斯搜集了大约2.5万名亚洲男性的Y染色体进行测试,他发现在元朝所覆盖的区域内,接受测试者中约有8%的人都拥有相同的Y染色体,而且来自同一个男人。科学家认为,这些人可能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因为大约1/3哈扎拉族的男性也拥有这种染色体,这些人居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他们一直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是:这个8%的比例是极不寻常的,表明它们可能是从同一个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这个男人生活的年代不会很久远。
  通过检测染色体的微小变化,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人共同的祖先都生活在12到13世纪之间。同时,将这些基因变化的证据和成吉思汗12世纪建立的蒙古王国地理版图的扩展联系起来,研究者们推断这就是成吉思汗的染色体片断。
  是同时代男人的80万倍
  赛克斯还指出,那1600万男性后裔都属于一条源自成吉思汗的父系遗传链,而还没有计算可能存在的上百万名女性后裔,也就是说成吉思汗的后代远不止1600万这个数字。“事实上,如今许多居住在中亚一带的人,如果追溯他们的族谱,都有可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成吉思汗有着血缘关系。”
  在上个千年的早期(成吉思汗生活在1162年到1227年),世界的人口还不到现在的二十分之一,那时的每个男人如今平均约有20个直系男性后代。然而,成吉思汗却有约1600万个直系后代,相当于平均数值的80万倍。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拥有6个蒙古妻子,后来又与多个臣服于他的国家的公主通婚。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获得许多战利品,其中包括土地、粮食、以及女人。赛克斯指出,成吉思汗王国的版图在13世纪横跨蒙古至阿富汗,并延伸至俄罗斯和伊朗。经成吉思汗批准,蒙古大军每攻占一处城市都会将掠来的美女给成吉思汗,因而他拥有不少混血儿子,而这些儿子身上都带有他的染色体。
  成吉思汗逝世后,他4名拥有继承权的儿子和2名孙儿延续了“家族传统”,他们不但同样英勇善战,将势力扩张到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还勤于传宗接代,将成吉思汗的染色体撒播到亚欧大陆,这样成吉思汗家族就变得越发庞大了
  15条家族链为你寻根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和这位叱咤风云的大汗沾亲带故,或者想查查自己的祖先最初起源于何处,都可以向牛津研究所申请做测试。首先科学家需要做一个Y染色体的分析,通过比较你的Y染色体(yDNA)与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看其中的生理指标是否吻合;然后科学家会建立你与祖先宗族之间的联系。
  目前牛津研究所已经鉴别并命名了15条家族链带,它们几乎覆盖整个人类的Y染色体群。一个人的Y染色体有高达97%的可能性与这些染色体群有关。
  科学研究显示Y染色体数据是可以遗传,像姓氏一样被保留下来。这就意味着你的Y染色体数据可以与其他人的相比较,为你的寻根问族提供更多遗传方面的信息。
  5000年冰人找到后代
  不过由于女人有两个X染色体而没有Y染色体,而男人则分别带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所以目前只有男性能接受是否为大汗后代的测试。不过如果你肯花上330美元,牛津研究院可以为你提供源自母亲那边的宗族遗传链。
  牛津大学人类基因研究所的测试让我们可以用生物技术探寻祖先。学院于4年前就为人提供了这项的测试服务。DNA测试能够画出人类共同的祖先。早在1994年,塞克斯从一个冰封了5000年的冰人身上提取了基因样本,并成功找出一名英国女性是冰人的后代。在塞克斯2001年出版的书《夏娃的七个女儿》中写到,95%的欧洲人都是7个古代部落女族长的后代,她们生活在大约10000到45000年以前。而正是塞克斯的这本《夏娃的七个女儿》,让汤姆•鲁宾逊萌发了寻祖的念头。
  基因寻祖大受欢迎
  最有意思的是,“成吉思汗后代”甚至成了餐馆用来招徕生意的“噱头”。2004年7月,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更多食客,伦敦一家餐馆想出了个绝招:为顾客提供测试自己祖先的机会,而且如果你被幸运地发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那饭店将会免费为你提供一顿丰盛的晚餐。
  这家名为“施伊势”的餐馆主要经营烤肉串和蒙古式菜肴,所以他们开始打起了蒙古人的骄傲——成吉思汗的主意,最后终于想到了这个给成吉思汗后代免餐费的法子。
  据介绍,饭店的这个促销活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欢迎。“我们现在接到许多申请,许多还是专门从蒙古赶过来向我们提供他们的详细资料。”饭店负责人胡戈•马里克说道,“许多人都说听祖父们曾说过他们的祖先就是成吉思汗”。
  祖父们也许是对的。牛津大学人类基因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在中亚大约有1600万人的基因图谱中都拥有一个共同Y染色体图谱,均来自一个相同的祖先。“成吉思汗是一个所向无敌的领袖,”牛津研究院的基因学家大卫•艾希沃什说道,“他攻城略地,也夺取了当地的女人”。
  此外,马里克还表示,他也有意用成吉思汗这块“金字招牌”吸引西方食客,因为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们都曾率兵攻打欧洲,将俄罗斯基辅,匈牙利和波兰等地区纳入蒙古版图,并将不少欧洲女子掠为妻妾,所以不少西方人身上也有着成吉思汗的血统,而餐馆的免费DNA测试势必会激起部分西方人的好奇心,他们在来这里就餐的同时,还能验证自己的身世。
  正如马里克预测的那样,这个创意果然让“施伊势”的生意大有起色,这家餐馆的利润额也很快翻了几番。
  DNA和指纹一样独特
  DNA的一个特性决定了它能用来识别身份,它和指纹一样独特,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具有一模一样的DNA(同卵双生的双胞胎除外)。
  Y染色体传男不传女
  通过检测DNA中的Y染色体,可以推断是否来自于同一父系。而Y染色体只有男性才有,它通过父亲遗传给儿子,再由儿子遗传给孙子,就这样代代相传。
  黑白不由它决定
  这位成吉思汗后裔是个地道的白皮肤美国人,这一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无论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蓝眼球还是黑眼球,都不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相比很小,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相对较少。许多遗传特征与蛋白表达、个体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他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方式会在具体环境、漫长时间的共同作用下,让一个人的外貌发生改变。染色体是线状的,容易被外界物理和化学变化“打碎”。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3-05-16
马未都(微博):成吉思汗创人类军事史上奇迹

去鄂尔多斯市从心底惦记去一趟成吉思汗陵。此行连去带回总共只有一天时间,而成吉思汗陵离市中心还有几十公里呢!所以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下午谈完正事,驱车直奔成吉思汗陵,一路上我一直看着窗外。

下车时大约四点,本来挺好的晴天忽然乌云密布,雷声由远及近,滚滚而过。燕子低飞,几乎擦着地皮从眼前掠过,明晰地预示雷雨将至。我们选择拾级而上,不顾随时会落下的暴雨,在成吉思汗陵前摄影留念。

成吉思汗的马头铁定向西,西征欧亚大陆,其扩张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当时的版图比今天中国的领土大三倍多,听着真不可思议。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有着极优秀的军事制度,八百年前还处于中世纪黑暗的欧洲,绝对想像不出蒙古军队行进的速度;他们还在向上苍祷告之时,蒙古马队急促的蹄声已如鼓声般地敲击耳膜。当时的蒙古人口不过二百万人,军队也就二三十万之众,今天看来这可怜的人数竟然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帝国,让人不能不震惊。

有学者认为,是成吉思汗的铁骑冲开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大门,让随后的欧洲沐浴在文艺复兴的春风之中。成吉思汗是无法知道这个结论的,他是天之骄子;蒙古人没有祖陵观念,讲究密葬,我们前来祭奠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他的衣冠冢,传说中是按照他的意愿选择于此的。这是一片充满蒙古情感的草原,今天叫鄂尔多斯,意为宫帐守卫。成吉思汗的肉身已朽,精神及遗产却长存于世。

2011.7.22
级别: 少将
发帖
2247
铜币
2708
威望
2758
贡献值
228
银元
9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3-05-16
关于大铜章韩老师选了那张成吉思汗像,本人不得而知,网上找了几张比较靠近形象的,我相信最后韩老师呈现在大铜章爱好者眼前的是他认为最为传神的经他再创作的成吉思汗的形象。我认为是中年成吉思汗,是那个他和他的后代横扫欧洲的蒙古大军的统帅。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