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道艺术馆——《灭绝的动物》之非洲留尼旺椋鸟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18世纪灭绝的动物达32种,19世纪灭绝56种,20世纪灭绝达120种,在人类不断索取掠夺与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下,大量的动物正在经历一场浩劫..... 近年来,动物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为此,铜道艺术馆特别邀请波兰艺术家安娜•贝娅塔创作《灭绝的动物》系列艺术章牌,用铜金属永恒留存的概念来纪念这些在世界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动物,以此唤起人类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如何更为全面的表现《灭绝的动物》,在发行之初就经过了细致的考量,不能绝对的说这样一种方式是最好的表达,但基于创作而言,艺术是没有束缚的,那规则又何须束缚呢?想来想去,便决定根据中国古代的分类方式,依照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飞禽走兽,因木生姿”一语,将动物归为“飞禽”与“走兽”,再按照地域的维度划分为六个板块——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以此顺序一系列12枚,分六次发行,一次同时发行两枚,一枚走兽类,一枚飞禽类。
残酷的说,在非洲不缺少灭绝的鸟类,1700年灭绝的大象鸟,1780年灭绝的毛里求斯愚鸠,还有更早些的阔嘴鹦鹉,在做了大量材料的收集之后,发现有大量的鸟类在非洲灭亡,然而为什么要选择留尼汪椋鸟作为《灭绝的动物》系列非洲飞禽类来创作呢?也许是贪图了它亮丽的羽毛......
当脑海中的想象最终变成了一件艺术品,生命也许会在时间与艺术中败下阵来,它犹如复活版的灵动眼神,还有那渴望接近的双手,都将成为一种纪念。